浙江教師資格證初中美術面試教案:《原子的構成》
- 時間:
- 2019-11-06 14:44:13
- 作者:
- 婁老師
- 閱讀:
- 來源:
- 浙江省教師資格證




一、教學目標
1.深入認識原子核是由質子和中子構成的,質子帶正電,中子不帶電,而核外電子帶負電;學習核電荷數與核外電子數之間的關系。
2.通過對核電荷數與核外電子數關系的研究,初步應用由現象到本質、宏觀與微觀相結合的思維方法。
3.體會到人們對物質世界的認識是不斷深入、艱難曲折的,科學實驗在科學發展歷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原子的構成,核電荷數與核外電子數的關系。
【難點】
核電荷數與核外電子數的關系以及原子不顯電性。
三、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教師講述】1897年,英國科學家湯姆生發現了帶負電的電子,人類揭開了原子內部結構的秘密。
【提出問題】原子由哪些部分構成?電子是帶負電的,為什么原子顯電中性性呢?接下來我們學習了原子的核電荷數與核外電子數的關系后就有答案了。
(二)探究新知
【動畫演示】原子由位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電子組成的,這些電子繞著原子核的中心運動,就像太陽系的行星繞著太陽運行一樣。同學們可以看動畫模擬演示。
【提出問題】結合動畫,提問:原子是由什么微粒構成?原子核又是由什么微粒構成呢?
【學生回答】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原子核包括質子和中子。
【提出問題】原子內各微粒的帶電情況如何?
【視頻播放】多媒體播放盧瑟福α-粒子散射實驗,結合實驗現象分析帶電情況。
【學生回答】原子核內存在帶正電的粒子,核外電子帶負點。
【教師講解】每個質子帶1個單位正電荷,中子不帶電,而每個電子帶1個單位的負電荷。
【展示圖片】呈現表3-1中幾種原子的構成。

【小組討論】為什么原子顯電中性?
【學生回答】同一原子內,質子數=核外電子數,即:原子核內質子所帶電荷數與核外電子的電荷數量相等,電性相反,因此,原子不顯電性。
【教師總結】原子核所帶的正電荷數,即核電荷數,等于核內質子數,也等于核外電子的數目。即:核電荷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
【提出問題】由表格還可以獲得哪些信息?
【學生回答】有些原子不含中子數;不同的原子質子數不同。
(三)拓展提升
【提出問題】填寫下表中的空格。

【學生回答】氧:8,8;硫:16,16;鎂:12,12。
(四)小結作業
小結:引導學生總結本節課的內容:原子的構成,核電荷數與核外電子數的關系。
作業:預習核外電子的排布方式。
四、板書設計

點擊繼續閱讀>>
掃碼登錄
掃碼關注“浙江教師考試信息”微信公眾號
即可查看余下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