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教師資格證面試小學語文:《跨越百年的美麗》答辯及解析
- 時間:
- 2019-11-07 11:18:07
- 作者:
- 婁老師
- 閱讀:
- 來源:
- 浙江省教師資格證




1.請你談談如何指導學生了解本課內容。
【參考答案】
初讀課文,要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初步了解居里夫人的事跡,初步理解課題“跨越百年的美麗”。同時,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和作者情感。課文中有一些長句子,比如,“穿著一襲黑色長裙,白凈端莊的臉龐顯出堅定又略帶淡泊的神情”,學生不容易讀通順,要指導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學會適時地停頓。課文中涉及的一些專業名詞,比如,“放射性”“鐳”“元素”“酸堿”,一般不會影響學生理解課文內容,不必深究,如果學生有疑問,可以做通俗的講解,讓學生大概了解就可以了。
以上是我全部的答案,謝謝考官。
2.請你談談你對本文的理解?
【參考答案】
課文《跨越百年的美麗》是梁衡的同名散文(發表于《英才》1994年第4期)的節選。這是一篇贊美居里夫人的文章,文章以“美麗”為主線,表明了居里夫人的美麗不在于容貌,而在于心靈和人格。她為人類作出了偉大的貢獻,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
作者采用倒敘的手法,一開始描寫了居里夫人在法國科學院作學術報告的場面,將居里夫人美麗的形象和偉大的成就凸現在讀者面前。接下去的兩個自然段具體描寫了居里夫人為了探索“其他物質有沒有放射性”而進行的艱苦的研究,直到發現了鐳,充分表現了居里夫人堅定執著、為科學獻身的科學精神。最后兩個自然段寫了居里夫人在名利面前的態度和做法,表現了居里夫人淡泊名利的高貴人格和全身心投身科學的忘我精神。最后引用愛因斯坦的話肯定居里夫人的人格。
課文沒有泛泛介紹居里夫人的科學成就,而是將作者對科學家生命的理解融合在一起,顯得文采斐然。
3.你本節課的板書設計是怎樣的?你為什么這么設計?
【參考答案】

這是我的板書設計,我的板書設計力求簡潔清晰,突出本文主人公及主要內容,以簡潔的詞語串聯文章不需要大篇幅的記錄背誦,給學生以提示,幫助學生更好地吸收理解本課內容。我的板書設計抓住課題中的“美麗”一詞,作為授課的線索,并由此發散思維,居里夫人是美麗的,不僅僅在于美麗的容貌,更在于她為人類科學事業奉獻一生的高貴品質;居里夫人發現的鐳是美麗的,因為鐳不僅有美麗的光芒,更對人類科學事業的進步有重大作用,同時也浸潤著居里夫人生命的光芒;因為居里夫人的成就和品格,所以居里夫人有美麗的名聲,由此也可以為下節課講授居里夫人的成就做鋪墊。
4.“別人摸瓜她尋藤,別人摘葉她問根。”是比喻句嗎?如果是,那么本體和喻體各是什么呢??
【參考答案】
這是一個比喻句。對這個句子比喻修辭方法的運用,應當聯系上文的表述來理解。上文說:“關于放射性的發現,居里夫人并不是第一人,但她是關鍵的一人。在她之前,1896年1月,德國科學家倫琴發現了X光,這是人工放射性;1896年5月,法國科學家貝克勒爾發現了天然放射性。盡管這都還是偶然的發現,居里夫人卻對此提出了新的思考:其他物質有沒有放射性?”文章原文還有一個句子──“物質世界里是不是還有另一塊全新的領域?”
這段話說明居里夫人不滿足于偶然的發現,而是深入追尋事物的普遍規律,緊接著用“別人摸瓜她尋藤,別人摘葉她問根”比喻她執著追求真理、探索自然奧秘的精神。用“摸瓜”和“摘葉”比喻只注意結果或局部現象,“摸瓜”和“摘葉”是喻體,只注意結果或局部現象是本體;用“尋藤”和“問根”比喻追尋根源或普遍規律,“尋藤”和“問根”是喻體,追尋根源或普遍規律是本體。
5.初中語文和小學語文在內容和方法上都有很大的差異,你認為小學老師應該如何做好中小學的語文銜接工作?
【參考答案】
中小學語文在教材、內容和方法上有所不同,這就要求語文教師要注意中小學語文在教學方法和教學評價等方面的差異性,并通過以下方面做好中小學語文的銜接工作。
第一,小學尤其是高學段老師要以培養學生語文學習習慣為重點,為初中語文教學打下基礎,促使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提高,在教學實踐中,培養學生課前主動預習,課后自覺復習的習慣;課堂上有思路活躍、勤記筆記的習慣等。
第二,小學語文教師應有意識地教給學生一套行之有效的語文學習方法,如怎樣掌握好基礎知識;怎樣進行文段閱讀等,要想辦法消除學生的依賴心理,培養學生自覺自學的精神。
以上是我全部的答案,謝謝考官。
點擊繼續閱讀>>
掃碼登錄
掃碼關注“浙江教師考試信息”微信公眾號
即可查看余下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