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資格證知識點講解——班杜拉
- 時間:
- 2018-06-04 16:07:52
- 作者:
- 毛老師
- 閱讀:
- 來源:
- 浙江省教師資格證




今天給大家講解的是——班杜拉。班杜拉是保教知識與能力學前兒童發展中重要人物之一,相關知識在往年的考試中考過選擇題、簡答題。比如在2015年上半年的考試中考查了關于班杜拉理論的簡答題,15分的分值,大家如果掌握的不好,那分數會相應的減少。所以我們今天系統的講一講關于班杜拉的一些理論。首先我們先來簡單的了解一下班杜拉:班杜拉(Albert Bandura),社會學家、心理學家。新行為主義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社會學習理論的創始人。
他提出了社會認知理論、交互決定觀(交互作用論)、觀察學習、自我效能感等觀點。
一、社會認知理論
班杜拉認為兒童通過觀察他們生活中重要人物的行為而學得社會行為,這些觀察以心理表象或其他符號表征的形式儲存在大腦中,來幫助他們模仿行為。認為平時的日常生活是觀察學習的過程。
二、交互作用論
交互作用論也叫三元交互作用論或三位一體的交互決定論,是班杜拉學習理論的重要內容。這一觀點認為個體、環境和行為是相互影響、彼此聯系的。班杜拉認為,在社會認知理論中,行為和環境都是可以改變的,但誰也不是行為改變的決定因素。
三、觀察學習
1.觀察學習概念
觀察學習是指人通過觀察他人(榜樣)的行為及其結果而習得新行為的過程。在觀察學習中,觀察學習的對象稱為榜樣或示范者。
2.觀察學習的分類:直接的觀察學習(主要學習方式)、抽象性觀察學習、創造性觀察。如何區分三種觀察學習的類別呢?直接的觀察學習指的是直接通過看來模仿,簡單講就是直接模仿,不問理由。比如看見別人舉手,我也舉手,這便是直接的觀察學習,抽象的觀察學習在直接的觀察學習基礎上有了一定的進步,比如看見別人舉手受到表揚了,我再舉手,是一種帶有替代性強化的模仿,最后一種創造性的觀察學習指的是能夠將觀察學習到的榜樣特點進行整合的學習,創造出一種新的模式。比如看見別人舉手被表揚,小手背后受到表揚,總結出只要遵守紀律就能受到表揚,那我上課不說話,認真聽講也能受到表揚,這是一種創造性的觀察學習。
點擊繼續閱讀>>
掃碼登錄
掃碼關注“浙江教師考試信息”微信公眾號
即可查看余下內容